非常规小团体的惊人效能

经济学历史政治自恋社会学

本文探讨了「场域群智」(scenius)现象的案例,即那些竞争激烈且沟通紧密的小团体如何产生出乎意料的重大影响,并常常能够发掘那些不知何故被前几代人忽视的唾手可得的机会。

2021-05-14 完成可信度日志重要性6反向链接相关内容参考文献

纵观进步的历史,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对这些小团体的群体传记研究(prosopography):

你是否注意到,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,网上的业余动画和插画作品质量有了惊人的提升?

不仅是最顶尖的作品更加出色,我详细,无论是平均数、中位数还是众数,都有了显著提高。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很容易理解:比如如今的硬盘可以存储高分辨率图像,网络也能轻松传输而不会花费太多;再比如 Gimp、Photoshop 等曾经的高端工具,通过盗版、自由开源软件或免费软件的形式变得人人可用。此外,还有一些可能不为非艺术家所熟知的技术进步,如适用于绘画的经济实惠、高精度的触控板。然而,我认为仅凭这些因素,似乎还不足以解释作品在复杂度和上色技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飞跃。

我认为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交机制——我观察到,许多「数字原生代」艺术家似乎非常依赖在线社区来学习。他们研究 .PSD 等原始文件来了解创作过程,观看创作直播或「快速素描」的视频(有时会录下来供日后参考),参加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比赛,争取赢得社区的认可(这是不是所谓的「模仿欲望」?)。他们紧跟流行文化,从中汲取灵感,创造出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。他们会在 DeviantArt 或 Tumblr 等平台上分享所有作品,获取即时反馈(尽管这些反馈可能比较粗浅)。他们拥有海量的现成素材库,可以通过临摹来学习,或直接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。借助 PatreonSkeb.jp 等双向市场委托网站,他们甚至可以靠艺术创作全职工作……这些方法虽然不一定能激发创作出神圣的视觉艺术作品的灵感(尽管我们确实看到了起源于 Pixiv 帖子的漫画和轻小说的兴起),但无疑有助于培养熟练的技艺。

音乐领域似乎也经历了类似的变革,以 SoundCloud 和 YouTube 等平台为核心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。

这种现象与国际象棋的发展颇为相似:尽管这些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就已存在,但当今的竞争环境和在线社区极大地加速了它们的发展进程。我想到的另一个视频游戏例子是,最近我读到一篇讨论,其结论指出 YouTube 上的视频教程和比赛在过去几年里推动了 NES 版《俄罗斯方块》的进步,这种进步程度甚至超过了游戏发布后的前二十年左右。总的来说,工具辅助、速通或视频游戏破解等领域,都因互联网的兴起和小型专业团队的协作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,这些团队都专注于「提升数据指标」。